
都说三年级是个分水岭免费配资平台,其实最能体现这一点的,就是在作文上。
从低年级的写几句话,到三年级要构思一篇几百字的作文,这中间的坎儿,卡住了多少孩子。
作为一个过来人,我对这点体会太深了。所以之前我特意带着这个问题,去线下和两位语文界大咖——蒋军晶、丁慈矿老师,当面好好聊了一次。
这一聊,真是豁然开朗!甚至有点懊恼:怎么没早点和他们请教呢😂
当然,任何时候都不晚,今天就小跑步送上这份写作的“通关秘籍”。
01
写作,要先解决素材这件事
娃的作业里,偏偏写作最难辅导。都知道要多积累,要多观察生活,要写得更加生动具体。
展开剩余91%但,如何才是观察生活?怎么积累才能写出来?怎样才是生动具体?家长也两眼抓瞎啊!
来上实操:丁老师说,第一步,先解决写作材料这件事。
他分享自己给孩子们练习的一个方法:就是每周写周记。题目不限定,字数也没有限制,只有一个要求,写学校里发生的事情。
我很好奇,问“为什么?”
他说,不少孩子写作文,反反复复就是写自己学自行车,但后来家访才知道,家里压根就没人教他骑过自行车😂。
有意让孩子们写学校的事儿,就是为了确保孩子们写作的真实性。
写作的“多积累、多观察”就是从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开始的,而周记的任务,就是强制性让孩子们必须打开眼睛去觉察自己的生活。好好看看生活,身边的人,事,物,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。
当每周每周记录,慢慢这种习惯变成了肌肉记忆,那么这个孩子看世界的眼睛就更加灵敏了,作文还会缺少素材吗?
团队小伙伴家二年级娃,也就是这么一天天地写日记,从一开始的流水账到慢慢开始有了观察的细节
但这里也要提醒大家,想清楚这个目的后,咱们就不能“既要又要还要”,对着孩子那篇豆腐干周记,开始点评“不具体不生动”
但凡孩子记录了,而且记录了真实的事情,咱们要去看闪光点:哇,你发现的这件事好有趣,妈妈和你在一起,我都没留意到呢!
父母用关注和肯定,给哪颗小种子施了肥,哪里就会生根发芽。
02
写作,要从审题/破题开始
讲完积累素材后,第二步就到写作了。
蒋老师说,刚开始接触写作的时候,是需要帮助孩子“审题和破题”的,这一步不做,直接就是说“写具体写生动”,那就流于技法了。写作的核心还是“言之有物”,是思维的表达。
具体怎么做呢?
拿小学三年级作文《猜猜他是谁》为例,蒋老师就分了六步走,给大家一个参考(也写在了他编写的《超级作文本》里面)
第一步:审题,拿到这个作文题目,想一想这段话可以写什么?哦,写他的外貌啊。
第二步:外貌到底要怎么写才是有效的呢?以下面这段话为例,你能猜出来是谁吗?
第三步:这么写可以猜出来是谁了吗?
这第二、第三步就是在破题,“描写外貌”这个要求其实是很笼统的,为什么有人写外貌高分,有人就不行。其实是需要帮助孩子去理解,什么样的外貌描写才是“有效”的?
第四步:总结一下,原来写人的外貌需要抓住特征。那么我们举一反三一下,之前阅读过的书里,写人物特征的片段拿来读读。
我特别喜欢这一步,破题完了,让孩子回归到日常积累的阅读里,从那里找灵感,学习写作方法。
这一下子就把“阅读”和“写作”做了联结。之前不少朋友会疑惑,读了那么多书,为啥孩子写作就是干巴巴?是不是现在这个疑问就解答了?
“阅读”的输入到“写作”的输出,一开始是需要刻意带着“任务”去连接的,帮助孩子看到,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。等孩子习惯后,这就能成为“自然而然”了。
这么做,也能让孩子阅读的时候不只是关注故事的情节,而是开始从写作的角度关注作者是“怎么”写的,“如何”描述的。
第五步:从基础到高分的拓展。前面四步是基础活,换句话说,孩子写这篇文章能抓住特征写外貌,做到这点后,中等分数就拿到了。那么如果要精进,可以怎么做呢?
蒋老师就把语文课本上举例的四段话拿过来了,然后提问,这几段都在写什么啊?
因为之前蒋老师引导过,第一段是写外貌,后面几段孩子基本上可以轻松概括。
讲真,我当年辅导小D写这篇作文的时候,看到语文书上这四个例子,其实完全没有感觉的,被蒋老师这么一拆解,我才恍然大悟。
写作真的就是在培养思维模式啊,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说话写作有逻辑,可不就是从“写人”,可以很有条理地写出:外貌、爱好、性格、品质。
第六步:再来总结一下,写人物,除了写外貌,还能写爱好、性格、品质。当然啦,孩子一开始不需要面面俱到,那么就可以提示孩子,先想一个人,然后在这四个方面选择两点写。
这么六步走下来,是不是就特别清晰,孩子以后再遇到写人,自己就有了一套“方法论”,可以自己拆解了。
看到这里,你们肯定会一边感叹,这样拆解步骤很清晰,而且似乎写作不那么难了。但一边也会想,这个世界上写作的题目和体裁那么多,无法“穷尽”那怎么办?
蒋老师说,其实小学阶段的作文命题,基本上就是涵盖了大部分写作的体裁了。所以扎扎实实吃透这些作文,基本上就掌握了最基础的思维模式。
而且两位老师都提到,其实语文教材再怎么改革,写作的类型和题目就是这些。
03
好作文,要改出来
读书的时候都听过,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,那么到底怎么改呢?
每个单元,蒋老师都会拿他自己学生的真实例子来举例怎么改,也会分享几篇范文。
但是,写作真的有标准吗?我忍不住又升起了这样的疑问,虽然我也知道,这个阶段小D的作文就是会被打分的。
没想到,丁老师和蒋老师几乎异口同声地说,练习写作,其实分“好作文”和“好的考试作文”。他们很坦率地说道,好的考试作文是有一定标准的,标准也很简单。而好作文,就是真实、鲜活、像孩子的语言。
我一听到分类,就来劲了,追着问,那先来说说好的考试作文标准。
(这是《超级作文本》六年级那册的,我当时就推荐大家,低幼孩子整套入,六年级那册的父母提前看,会非常受益,就会举一反三了)。
蒋老师说,其实就四点:
1. 分段合理:开头两行半,结尾两行半,中间分两段;
2. 尽量多出现正面词汇;
3. 尽量向阅卷人证明自己具有描写的能力;
4. 尽量向阅卷人证明自己具有抒情的能力;
上下
聊到这里,我忍不住又问,你们会有考试焦虑吗?怎么权衡做对的事情和应付考试?
没想到,两位老师又出奇一致,不焦虑的。日常多做对的事,像这样的作文写作引导,就是在帮助孩子训练思维。几年下来,孩子的思维好了,脑子灵光了,再来看考试,那是“降维打击”啊。
当然啦,要是临近考试,肯定也会“训练”一下孩子的答题能力,让孩子熟悉考试的题目,适当训练一下“技法”,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高分考试作文,无非就是这四个标准,你说,日常写作有素材,有积累,有思维的孩子,去达成这四个标准,还不简单?
技法需要学,但不要在技法上消磨孩子,先把真正正确的事情做好了,然后再“补”一点技法就好。
04
做孩子的欣赏者
整个对谈里,两位老师都会反复强调,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。不要一开始就用文学的标准去审视孩子的作文。
蒋老师和丁老师说,他们在批改孩子的作文时,哪怕写得再不好,他们都会去发现其中好的地方,然后去划出来,去读出来,去告诉孩子,这个词用得很生动啊,老师想不到的。
如果希望孩子爱上写作,那么就要放开了让孩子去写,而且还能不断地给予他正面反馈。
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那么幸运,遇到像蒋老师、丁老师这样的名师,但我想,就这么个小方法,我们父母每天都能在家做起来。
我写了3000多篇的文章
如果你的问题我没来得及回复免费配资平台
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